欢迎来到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

收藏本站|联系盛阳|网站地图

盛阳·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商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全国咨询热线:400-600-1061 (8:30am~17:00pm)

盛阳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盛阳资讯 > 盛阳新闻 >

高新技术企业 | 解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备“三表一致”是哪三表

返回列表 来源:盛阳专利 发布日期:2025-06-18 14:01:00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提升品牌的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申报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因财务数据不一致而被驳回,其中"三表一致"的问题尤为关键。
所谓"三表一致",是指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年度审计报告》和《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三份关键财务报表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如果数据不一致,可能直接到导致高新申报不通过,如果侥幸通过了,后期被查,也将面临追缴已经享受的优惠政策。下面将详细解析"三表一致"重要知识点,帮助企业高效通过高企认定。

 
一、什么是三表一致?
在高企认定中,财务数据的一致性以及逻辑性是审核的重点。“三表”具体指:

1.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2. 《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3. 《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 

这三项报告必须确保:  

1)研发费用总额一致(纳税申报表、审计报告、专项2)审计报告的数据一致)  

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合理  

各项费用之间的逻辑性合理

二、为什么三表一致如此重要

1. 政策硬性要求,直接决定高企认定成败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企业提交的财务数据必须完整、真实、准确。若三表数据有差异,会被认为财务不合规,甚至被怀疑研发费用造假,导致最终认定失败。  

2. 税务稽查的重中之重,影响后续税收优惠  

在通过高企认定后,税务机关可能对企业进行抽查。若发现三表的数据不一致,可能会被要求补税、罚款,甚至取消高企资格,影响企业信用度。  

3. 影响企业竞标、融资、上市等  

很多投资机构在尽调时会核查企业的高企资质以及财务数据。若三表不一致,可能被认为内控不严,影响融资。  

三、三表一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研发费用归集的口径不同 

纳税申报表:按税务口径(加计扣除政策)归集  

专审报告: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引》归集  

年度审计报告:按会计准则归集  

✅ 解决方案:  

统一财务数据的整理归集标准,确保三表研发费用总额一致

建立研发费用辅助明细账

问题2:高新收入占比不达标  

有部分企业因公司收入分类错误,导致高新收入占比<60%。  

✅ 解决方案: 

明确高新收入的界定(核心技术对应的产品/服务收入)  

确定好收入的分类,确保符合高企认定要求  

问题3:期间费用与研发费用逻辑矛盾 

例如:  

审计报告中"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为500万元  

但专审报告列示研发费用为600万元  

纳税申报表研发费用却填写550万元  

✅解决方案: 

核对费用明细,确保研发费用达到高企认定标准且不超出管理费用总额  

四、如何确保三表一致? 5大关键步骤

1. 一定要提前规划,建立规范的财务体系  

1)设立研发费用辅助明细账

2)统筹财务、研发部门等相关部门协同,避免后期调整困难

2. 选择专业的审计机构

1)优先选择有资质且有高企审计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

2)提前沟通三表数据的逻辑关系,避免报告出具后无法修改

3. 交叉核对数据

1)比对《审计报告》与《专审报告》的研发费用

2)检查《纳税申报表》A107012表与专审报告数据的一致性

4. 模拟高企申报,提前发现问题并修正

1)在正式提交前,内部模拟审核三表的数据

2)发现不一致及时调整

5. 留存高新备查资料,应对后续核查

1)保存研发立项报告、费用分摊依据等原始凭证

2)确保税务、高企、会计三套数据可追溯

五、案例分析

某企业因三表不一致,高企认定直接被驳回 

背景:某科技公司2023年申请高企认定,研发费用数据如下:  

专审报告:研发费用850万元  

审计报告:管理费用-研发费用700万元  

纳税申报表:研发费用750万元  

问题:三表数据不一致,且未提供合理的情况说明。  

结果:高企认定被驳回,需重新审计并补充材料,延误半年才通过。  

教训:企业应提前找专业咨询机构协助统筹高企认定事项,确保一次通过。  

“三表一致"是财务合规的核心,也是高新企业认定通过的必要条件。企业务必从日常财务核算抓起,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才能顺利通过高企认定并长期享受相应政策优惠。

注意

 

常规申报的8个必备条件

高企认定的八大条件

 

●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规定要求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申请条件关键解读

 

01

核心知识产权认定条件

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条件解读

核心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经过研究和开发过程得到的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

此要件重点在“拥有”和“核心”,企业必须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近三年是指申报当年以前的连续三年,不含申报当年。

独占许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技术接收方对协议约定的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享有五年以上排他的使用权,在此期间内技术供应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该项技术。

 

02

高新技术领域认定条件

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

1、电子信息技术   

2、生物与新医药技

3、航空航天技术       

4、新材料技术

5、高技术服务业     

6、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7、资源与环境技术   

8、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脱离了这个范围,从事其它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03

人力资源构成认定条件

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条件解读

研究开发人数的统计主要是统计企业的全职工作人员。

企业研究开发人员主要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

 

04

研发费用投入认定条件

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a.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b.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c.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条件解读

企业应达到一定的研发投入强度,重点在研发活动确认和研发费用归集2个方面。

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

研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配置的研发活动。”企业的研发费用是以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测度并加总计算的。申报企业应设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研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提供相关凭证及明细表。

企业在申报实务操作中可以依据指标数据倒推,归集所填报项目的研发费用,并由中介机构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对应填报申请书的《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05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认定条件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条件解读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形成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并由中介出具审计报告。

其中,技术性收入主要包括:技术转让收入(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技术承包收入(包括技术项目设计、技术工程实施所获得的收入)、技术服务收入(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本企业外的用户提供技术方案、数据处理、测试分析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接受委托科研收入(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及新产品开发所获得的收入)四类。

 

06

指标测评认定条件

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条件解读

四项指标是用于评价企业利用科技资源进行科研创新、经营创新和取得创新成果等方面的情况,采取加权记分方式进行评测打分,申报企业须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02

 

评分标准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规定评分标准: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30分

企业拥有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不含商标)。

1.由专家对企业申报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否符合《工作指引》要求进行评判。

2.同一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的申请、登记只记为一项。

3.若知识产权的创造人与知识产权权属人分离,在计算知识产权数量时可分别计算。

4.专利以获得授权证书为准。

5.企业不具备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注:如果要拿到30分,必须要有6个以上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或者1个发明专利或者6个以上实用新型专利。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分

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需五项以上

1.同一科学技术成果(专利、版权、技术使用许可证、注册的软件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在国内外的申请只记为一项。

2.购入或出售技术成果以正式技术合同为准。

3.此项评价可计入技术诀窍,但价值较小的不算在内。从产品或工艺的改进表现来评价技术诀窍等的价值大小(企业可以不披露具体内容)。

4.技术成果转化的判断依据是:企业以技术成果形成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等。

注:如果要拿到30分,必须要有12个以上技术开发合同或者12个以上技术服务合同或者12个以上销售合同(分别针对不同产品)

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 20分

(1)制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

(2)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

(3)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

(4)设有研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5)建立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注:以上五个小项全部齐全后,才能拿到20分

成长性指标 20分

此项指标是对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的评价(各占10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资产增长率=1/2 (第二年总资产额÷第一年总资产额+第三年总资产额÷第二年总资产额)-1。

销售增长率=1/2 (第二年销售额÷第一年销售额+第三年销售额÷第二年销售额)-1;

注:总资产和销售每年是递增的,才能达到最高20分。

 

 
 
 
 想要了解更多高新、专精特新企业政策相关知识,欢迎拨打高企协专业答疑电话400-600-1061我们为您守候答疑!或者添加下方微信沟通
【相关推荐】

咨询热线

400-600-1061 (8:30am~17:00pm)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

服务热线:400-600-1061 (8:30am~17:00pm)

E-Mail:sale@zscqw.com

电话:0510-68880768/728-808

公司地址:江苏省无锡市经济开发区嘉业财富中心6-701

盛阳专利
版权所有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备案号:苏ICP备17031996号-3苏公网安备32021402000966